
残联办公室电话:0514-8826 6895
邮编:225800
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,在宝应县城南园路、苏中路等主要路道上,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,不管是冰冷的严冬还是高温的夏日,总有一位残疾人手摇着三轮车,左手抓住车龙头,半个身子弯曲着,右手费力的拿着火剪,将路边的垃圾捡起,送进垃圾袋中,垃圾袋装满后,又送到垃圾箱中,他就是宝应县安宜镇船闸村齐心组朱其顺。
朱其顺,今年57岁,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残疾,家里跑上海,到南京,为了治他的病花去了所有积蓄,医生都是摇摇头。就这样,朱其顺下肢终生瘫痪,不能动弹。现在上厕所成了他最困难的事。他习惯于每天早上起床后上厕所。他用事先准备好的凳子放在床边,一手撑在凳子上,另一只手将身体支撑向下移动,着地后慢慢地将凳子转身面朝下,凳腿朝上,他自己人坐在凳子中间,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。他的住所离厕所约40米,慢慢到厕所时,再一只手吃力地支撑着身体悬空,另一只手将裤子慢慢地往下脱,他每天上厕所往返一次需一个小时。为了减少大小便次数,他尽可能少吃饭,少喝水。
1999年左右,他享受了政府低保。并在有关热心人员帮助下,办理了肢体二级残手续,并为他申请了一辆手摇三轮车。
朱其顺身体残疾,但他身残志坚。组织上无微不至的关怀、照顾,让他感到温暖,社会上热心人的无私的关心、帮助,让他感动。享受低保不是他的本意,于是他决定要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急的事情。
朱其顺每天坐在手摇三轮车里,在家前屋后溜哒,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心头冒了出来,何不利用手摇三轮车捡拾路边的垃圾?
一开始有人不理解,也有人阻拦。但他总是信心满满的说:“我不能拿国家低保的钱不干活。”从2000起,他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从不间断。每天摇着三轮车在南园路、苏中路的主干道上捡垃圾。虽然身体活动不太自如,捡拾垃圾时有点吃力,但他就这样一直执着的做了下来。
2010年3月,朱其顺的72岁的老母亲在城区道路上行走,不慎脚下踩到一块橡胶皮,当场跌倒在地,后经医生检查为左小腿骨折,在医院花去近万元。
花钱是小,母亲疼痛事大。那两个月里,朱其顺恨透了不讲文明卫生的人,也更坚定了他捡拾城市垃圾的决心和信心。
有一份力就发一份光,从这个时候时,朱其顺捡垃圾的时间更长了,跑的路也更远了。
一个残疾人,从不向组织伸手,靠手摇车捡垃圾达10年,无私奉献,分文不取,他的先进事迹被有关部门发现后,立即引起轰动,2011年底,他被宝应县人民政府评为三个文明先进个人。
领奖的那天,他没有进会场,而是摇着三轮车,拿着火剪,艰难地捡着垃圾行进在南园路上。
2012年初,宝应县电视台残联专题栏目反复播放他的事迹后。扬州关注栏目、扬州晚报、江苏新闻等单位记者对他进行采访,也先后播放和刊登他的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。
“我没有做什么大事,只做了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,组织上却给了我如此的荣誉,我是个吃低保的人,我感谢组织,感恩组织,我将一如既往捡拾城市垃圾,也为宝应县城的美丽发一份光。”这是笔者采访朱其顺时说的一段话。
今年6月份,朱其顺身上长了一个息肉,影响呼吸系统,在人医动完手术,休息两周后,他又摇起了三轮车捡垃圾去了。
今年的高温持续时间较长,就有好心人劝朱其顺,你刚开完刀不久,加之天气又这么热,你就休息几天吧。朱其顺说:两会即将在我市召开,全县人民都在搞环境卫生,我怎能在家闲住呢?
一条毛巾、一杯水、一把火剪、一个垃圾袋,手摇着三轮车,朱其顺又行进在城市的道路中。
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。18年来,朱其顺靠着手摇三轮车,为城市捡垃圾分文不取,精神可贵,品德更加。
朱其顺说:“我只要活着,义务捡垃圾的事就会永远坚持下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