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残联办公室电话:0514-8826 6895
邮编:225800
曹甸镇曹南村村民马连勇,今年55岁,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。9岁那年,他因为爬树玩耍,不慎跌落摔成重伤,从此失去了左臂。但他身残志坚,不拖社会的后腿,不向命运低头屈服,不愿等靠要做弱者,自食其力争做社会的强者。他一边创业,一边奉献社会,被传为佳话。
“初中毕业后,我就跟随父母养鹅,用独臂撑船摆渡,还到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,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”马连勇说,小时候,家境十分贫寒,父亲在邵沟河上摆渡。不忍心看着父母摆渡和种田的劳累,家务活、摆渡等活,他自己都抢着干。就在那时,很多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了他——一个独臂的摆渡人。
马连勇的进取心感动了附近曹甸村的姑娘朱桂凤。结婚后,他和妻子四处奔波,投亲访友,东挪西借,筹集了近十万元的创业资金。在朋友的帮助下,直奔甘肃省天水市的甘谷县,打拼闯荡。随着资金的积累,2012年12月,马连勇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——甘肃天宝教学设备有限公司。
创业之初,由于资金、销路等问题的束缚,加之人地生疏,大西北生活条件的艰苦,事业起色不大。但马连勇不畏艰难,吃苦耐劳,为了节省开支,他自己装车发货。业务繁忙时,经常干到深夜。
由于他们夫妻迎难而上,吃苦耐劳,坚韧不拔,顽强拼搏,加之讲究诚信,经营有方,依托家乡中国教玩具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,公司办得红红火火。不到十年时间,甘肃天宝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就从一个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的小公司,一跃成为年销售总产值近3000万元的销售公司,经营范围包括幼儿园教具玩具、文化办公设备、音体美器材、健身器材、软件开发等近30个门类。
一路走来,到处充满了艰辛和困难,同时也收获着希望和硕果。但马连勇夫妇不忘初心,懂得感恩,乐善好施。他们忘不了曾经提供过帮助的亲朋好友,也忘不了家乡曹南村的父老乡亲,更忘不了第二故乡甘肃省甘谷县的贫困学子。
2013年,马连勇以天水市江苏商会常务理事的身份,向当地教育部门捐资助学15万元,被授予“苏商爱心企业家”的荣誉称号。
2014年春节前,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魏家山村聋哑学校一名学生遭遇了车祸,马连勇得知这一情况后,二话没说,顶着寒风,冒着大雪,跟司机驱车行驶几十公里的崎岖山路,来到该学生家中,捐赠了5000元现金和米面、食用油、衣服等生活用品以及文具、书包等学习用品,表示慰问,使这家人深受感动。甘谷县宣传部们还报道了这件善事,号召大家学习他关心残疾儿童、慷慨解囊、乐于奉献的精神。
今年疫情期间,马连勇本人虽然不在甘肃公司,他安排儿子分别驱车向甘谷、清水、秦安县三个教育局的相关部门捐赠了口罩、耳温枪、消毒液等近10万元的抗疫物资。
马连勇致富之后,与夫人朱桂凤还念念不忘家乡的困难群体。今年初,他自己又向家乡曹甸镇曹南村捐赠了数千元的抗疫善款,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高度点赞。2017年及2020年两个敬老日期间,他一共捐赠16000余元,相继向社区近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颁发红包,奉献一台集歌舞、快板、朗诵、器乐演奏、淮剧表演为一体的文艺慰问演出,让老人们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享受,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,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、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。
据了解,数年来,马连勇已为慈善事业相继捐资数十万元,爱心之举受到了甘肃、江苏两地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赞扬。2014年,马连勇当选为甘肃省天水市江苏商会的副会长。“我的发展,离不开社会的关心。今后,我在创业中还将继续关爱弱势群体,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,代代相传。”在与记者交流时,马连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