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宝应县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! 点击无障碍辅助浏览 | 无障碍操作说明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通知 > 基层简讯 > 正文
地址:江苏省宝应县白田北路19号
残联办公室电话:0514-8826 6895
邮编:225800
泾河镇:自强不息的刘启银
周万军 2020-12-24 点击数:741 字体: 打印

每天早上天一亮,泾河镇钱庄村的刘启银就匆匆起床,给女儿烧好早饭后,立即赶到农贸市场,开始售卖鸡蛋,用刘启银的话说:“早上是买菜的早高峰,要早点去,迟了人流量就少了。”

 

刘启银在泾河农贸市场租了一个23平米大的摊位,这个小小的摊位承载着刘启银与女儿的生活开支,“一箱鸡蛋能赚个十几块钱,能补贴一点是一点。”今年44岁的汉子无奈地说道。“这个摊位一年1千多,也不贵,都是政府的政策好。”

 

小时候,由于小儿麻痹,没有及时得到治疗,刘启银落下了左肢残疾,行动十分不便。好不容易结婚后,妻子由于家庭原因,离开了他,留下了刘启银与女儿相依为命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。刘启银又不能种田,做小工人家又不要,只能靠父母补贴。村里知道了刘启银的情况后,把他纳入到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,给他申请了低保。“我要靠自己的努力,不能完全依靠别人。” 刘启银暗暗下定决心。在别人的建议下,刘启银把目光投向了鸡蛋买卖。“自己可以骑车去进货,然后拿去卖,既不重,也能赚点钱。”说干就干,刘启银到处打听鸡蛋的进货渠道,最终选择了性比价都比较合适淮安的一家鸡场。

 

每隔三四天,刘启银就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,赶往二十几里外的鸡场购买鸡蛋。生怕鸡蛋会破损,返程的途中刘启银只能慢慢地开,这一来一回就是三个小时。回到家后,刘启银顾不上休息,要小心翼翼地把蛋搬进堂屋里,第二天早上就拿去市场卖。

 

  通过自己的努力,以及党委政府对他的关心,刘启银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,终于脱掉了贫困的“帽子”。现如今,刘启银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能考上高中,“不管怎样,孩子还是要把学上好,以后她不管去哪里,我都会陪着她,但是我也不会丢掉我的小本买卖,毕竟那是养家糊口的,再辛苦也不怕,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。”刘启银这样说。